以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為契機,貴州省郵政分公司充分發揮郵政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推進郵旅融合,為紅色旅游提供可追溯的足跡和可帶走的記憶。這其中,“四渡赤水”精品線路,成為先行先試的標桿。通過深化“郵政+旅游+文化”融合,貴州郵政讓綠色的郵路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金色發展的溫暖紐帶。

“蓋滿8個戳,才算走完‘四渡赤水’!”10月19日,在遵義會議紀念館斜對面的“轉折之城”主題郵局,來自廣東的宋連強蓋下第一枚“轉折”紀念章。他手中的集戳本,是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特別開展的貴州“四渡赤水”精品線路集戳打卡活動的官方認證憑證。該活動由貴州省郵政分公司策劃、遵義市文化旅游局指導、遵義市郵政分公司和遵義旅游集團等相關單位聯合舉辦。集戳打卡這樣的場景,半年來,在赤水河畔的8個主題郵局重復了數萬次。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云貴川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創下了“四渡赤水”軍事奇跡。90年后,在赤水河流域,一條以郵政郵戳為經緯、以紅色地標為坐標的貴州“四渡赤水”精品線路,悄然開啟了貴州文旅融合的新篇。在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發展旅游業是一個重要著力點,也是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設中的重要抓手。這其中,貴州省分公司始終牢記“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戰略中勇挑央企重擔,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答卷。
“四渡赤水”線路巧成“安”字
“‘四渡赤水’是一場經典戰役,但具體怎么走,游客還是很困惑。”遵義市分公司郵政業務部副經理王小鳳道出了路線設計的背景。“四渡赤水”戰役路線蜿蜒曲折,跨越云貴川三省,如何將這段輝煌卻略顯“神秘”的歷史,轉化為游客可感知、可體驗的實體線路,是擺在大家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答案,藏在郵政的基因里。
貴州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董文在該分公司與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的一段話,點明了項目的靈魂:“一個‘YOU’(郵/游)讓兩個企業難分彼此,一條驛路讓雙方共同穿越歷史。”他將這次合作比喻為“郵驛+旅舍”雛形的現代升華,是郵旅的“雙向奔赴”。
郵政擁有遍布城鄉的網絡、“國家名片”的信譽以及“郵戳”這一獨特的時間與空間認證載體。而旅游尤其是紅色旅游,核心在于體驗與記憶。兩者的結合,恰似天作之合——用郵政的“章”與“網”,為紅色旅游提供可追溯的足跡和可帶走的記憶。
于是,在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貴州省分公司與貴州旅游集團攜手,將合作聚焦于“四個一”:共拓“一條紅路”,升級“四渡赤水”精品線路;共建“一張網”,打造“旅居服務”示范體系,整合郵政局所與景區資源;共樹“一條鏈”,暢通“黔貨出山·貴品進景”雙向流通;共育“一張聯票”,發行“多彩貴州”旅游聯票。
其中,“四渡赤水”精品線路,成為先行先試的標桿。它以紅軍“四渡赤水”戰役歷史為軸,串聯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土城等核心景點。
巧妙的是,當行軍路線在地圖上被清晰標注后,竟天然勾勒出一個寓意“國泰民安”的“安”字。

貴州省分公司郵政業務部設計師唐云云說:“這個‘安’字,是根據‘四渡赤水’路線圖來設計的。”
唐云云介紹,將紅軍“一渡赤水”(遵義—土城—扎西)、“二渡赤水”(扎西—太平渡—婁山關—遵義)、“三渡赤水”(遵義—茍壩—茅臺—川南)、“四渡赤水”(二郎灘—太平渡—貴陽)的迂回路線在地圖上連線,驚訝地發現其天然構成了一個“安”字的輪廓。“我們在‘安’字頭上加了一顆五角星,這既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含平安的寓意。希望游客看到時,能想到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唐云云說。
“我們打造的‘四渡赤水’精品線路,以郵政特有的郵票資源和網點資源將主題郵局串珠成鏈,讓游客可以在此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傾聽紅軍長征的故事,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貴州省分公司郵政業務部總經理楊積生說。
正如遵義旅游集團市場營銷部部長李天應所評價的:“這次合作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郵政讓紅色旅游從‘走過、看過’升級為‘體驗過、帶得走’,有效提升了品牌吸引力和附加值。”
主題郵局“七十二變”
線路的骨架靠規劃,而血肉與靈魂,則依賴于一個個主題郵局的生動實踐。貴州“四渡赤水”精品線路設計包含了8個打卡點,對應8個主題郵局,分別是遵義會議會址(“轉折之城”主題郵局)、婁山關(勝利郵局)、土城(土城古鎮主題郵局)、丙安(丙安郵局)、習酒鎮(習酒石油公司打卡點)、茅臺鎮(茅臺郵局)、茍壩(茍壩郵局)、烏江寨(烏江郵局)。半年間,八大主題郵局(打卡點),早已演變為各具特色的文化客廳、便民驛站和經濟樞紐。
在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景區的“勝利郵局”無疑是這條線路上最具人氣的打卡點之一。它的名字,源于婁山關大捷——長征以來的首次偉大勝利,寓意深刻。
“勝利郵局”與景區合營,設計極具巧思:大門是郵筒造型,寓意“從勝利走向勝利”;室外設計了一面文化墻,有以時間輪盤的形式再現“四渡赤水”戰役的景象,有紀念郵票的展示區。
來自遼寧葫蘆島的游客付先生,在重走長征路時特意來到此地,他感慨道:“來到主題郵局,是想用這種方式給下一代帶來教育意義,告訴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同樣來自葫蘆島的劉素心說:“我買了一本紀念冊,走到哪兒蓋到哪兒,目的就是給我小孫子留一個紀念。因為愛國要從娃娃抓起,要讓他從小知道革命先烈打下江山的不易。”
游客何云麗在打卡后也表示,要帶孩子走完遵義周邊的點,“讓他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一枚“勝利之地”的郵戳,承載的已不僅是地理信息,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和文化的接力。
“勝利郵局”里最受歡迎的服務是“寫給勝利的一封信”。游客可以在此坐下,給即將高考的子女、為事業拼搏的伴侶和未來的自己,寫下一封寄托著“旗開得勝”祝愿的信。
“我們已經接待開展了好幾所學校的集體寄遞活動。”遵義市匯川區郵政分公司副總經理毛君一介紹。國慶中秋假期,這個郵局接待了2萬多人次,證明了文化與情感消費的巨大潛力。
每天,遵義會議紀念館斜對面,“轉折之城”主題郵局準時開門,進門左手是咖啡臺。
店里,白色機器嗡嗡作響,工作人員把剛打好的拿鐵咖啡遞出,杯套印著紅色會址剪影。右側靠墻的展柜擺滿遵義會議會址特色鑰匙扣、冰箱貼、帆布包等文創產品。冰箱貼做成會址大門造型,可開合,一天能賣200個。
郵局里最熱鬧的是集戳臺。“這個郵局是‘四渡赤水’精品線路的第一個打卡點,在這里可以集戳。如果游客集齊了8個打卡點的郵戳,可以領取一份紀念品。”遵義市紅花崗區郵政分公司總經理楊靜說。
“太省心了!完全不用做攻略,跟著這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走就行。”游客林麗麗興奮地展示著她的“戰利品”,“你看,每個點都有主題郵局,導航直接搜‘游黔樂’小程序,吃住行游它都推薦好了,我們只管跟著路線走、好好感受就對了。”
在烏江郵局,復古的“二八”自行車和墨綠色郵筒成為拍照熱點。幾位年輕人正挑選印有當地風光的明信片,準備蓋上特色郵戳寄給朋友。“這種‘打卡’很有儀式感,把旅途的記憶變成可觸摸、可郵寄的實體。”游客張楠說。
在丙安郵局,游客可以提筆手寫“戰地家書”,蓋上丙安郵局郵戳,投入復原的“紅軍郵筒”,體驗“家書抵萬金”的深情。郵局還推出“丹霞郵禮”系列文創產品,將赤水丹霞地貌與非遺竹藝巧妙結合。
踏入茅臺郵局,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歷史與酒香交織的獨特氣息。文創展柜前人頭攢動,印有茅臺渡口波光與紅軍戰士身影的紀念封、明信片備受青睞。游客吳蘭說:“這就像一本可以捧在手里的微型歷史畫冊。”
在“紅色印跡”展區,氛圍則變得莊重。泛黃的老照片、仿制的舊電報,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軍民魚水情深的崢嶸歲月。幾位游客靜靜駐足,目光掠過每一件展品,仿佛能透過玻璃,看到當年茅臺鎮的百姓傾其所有支援紅軍的動人場景。
從送信送報,再到文化傳播、產業賦能,主題郵局的“七十二變”,是郵政在新時代主動轉型、深度融入地方發展的縮影。這種創新形式也讓游客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用游戲化、場景化的方式,讓年輕人在輕松有趣的“打卡”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重溫了崢嶸歲月,進行了一場原汁原味的紅色洗禮。
超越打卡 紅色血脈永奔流
半年的探索與實踐,郵旅融合的種子已在黔北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四渡赤水”精品線路沿線主題郵局打卡點迎來客流高峰。這條線路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主題郵局成功地從傳統的“寄信寄包裹”的場所,轉型為集文化體驗、休閑消費、情感寄托于一體的復合空間,成為拉動文旅消費的新引擎。
在赤水河畔的茅臺郵局,來自廣州的年輕游客小李正專注地掃描二維碼,手機里立刻傳來“四渡赤水”的生動講解。“太有意思了!就像在玩尋寶游戲,每個郵局都有獨特的故事。”小李興奮地展示著集滿郵戳的打卡本。這種沉浸式體驗正是郵旅融合的魅力所在——讓紅色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一場充滿探索樂趣的文化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該打卡活動不限制打卡順序,在線路中8個主題郵局(打卡點)均可領取或購買集戳打卡本蓋上紀念章戳,集滿8枚定制明信片的,可領取一套“安”字明信片和一枚“安”字紀念徽章。或者到達打卡點后,搜索“游黔樂”小程序,參與線上打卡,小程序還可提供線路導航和酒店住宿、餐飲、租車等優惠信息。
這趟紅色旅程,并未止步于當前。最初有游客反映“8個點分散,全程打卡需4天”,郵政迅速優化,推出“經典版2日游”和“深度版4日游”路線,并在“游黔樂”小程序上線導航、住宿、餐飲“一站式”服務。在丙安郵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根據游客時間推薦不同路線,周末游可以重點體驗遵義會議會址和婁山關,長假則可以走完‘四渡赤水’線路全程。”
王小鳳介紹,這條路線還在不斷升級之中。在土城古鎮,郵局即將搬遷至“四渡赤水”紀念館核心區,形成“觀展+打卡+寄遞”的“一站式”體驗。更令人期待的是,線路將突破省域界限。目前,他們已與四川古藺縣郵政分公司達成協同發展共識,將新增“太平渡主題郵局”,把“四渡赤水”戰役中位于四川境內的關鍵節點串聯進來。
這些創新舉措的背后,是郵政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層考量。在元厚鎮桂圓林村,郵政支局把服務點設到果園里,現場為直播帶貨的農戶提供寄遞服務。“今年通過郵政渠道發出的桂圓就有800多公斤。”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安亭說,“紅色旅游帶來了客流,郵政網絡讓特產走得更遠。”這種“紅色引流+特產銷售”的模式,正在各個打卡點復制推廣。
貴州郵政將進一步完善沿線基礎設施配套,推動“郵政+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他們將聯合開發更多沉浸式、互動性的文創產品。在宣傳上,將借助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邀請文旅達人、紅色講解員進行沉浸式講述,用短視頻等年輕態語言,讓紅色故事破圈傳播。小程序“游黔樂”的服務功能也將持續優化,打造成為游客的智能掌上“紅色導游”。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這條線路正在形成一種可持續的紅色教育新模式。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感慨道:“孩子原本對紅色歷史不太了解,但通過集戳打卡這種方式,他主動去了解每個地點背后的故事。”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正是郵旅融合項目的獨特價值。
即將踏上“十五五”新征程,貴州郵政將繼續深化“郵政+旅游+文化”融合,讓綠色的郵路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金色發展的溫暖紐帶,為新時代文旅融合譜寫更加絢麗的篇章。

郵政工作人員向游客推介“四渡赤水”精品線路。